 以下信息由http://zhangqiang6813.blog.163.com/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。 清康熙“佩文斋御用十二宝玺”套印,原存圆明园畅春园内佩文斋,佩文斋是康熙帝的书斋,“佩文斋御用十二宝玺”之名由此而来。玺文内涵充分反映勤习经史的康熙帝对儒家之道的尊崇。 志其六十大寿的“戒之在得”小玺,选自孔孟缄言,是康熙帝晚年自警的座右铭是康熙大帝编纂的六十余种书籍,如《佩文韵府》、《佩文斋书画谱》、《广群芳谱》、《康熙字典》等,均在此筹划和实施。佩文斋御用宝玺也是文化活动中常用的重要信物。 清代早期鲜有辑录帝皇御用闲章,乾隆帝对宝玺极为重视,敕印〈宝薮〉,将先帝及当朝宝玺存录悉数见录。据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国强先生所撰之〈康熙宝玺--稀世之珍〉一文,康熙大帝的御用宝玺,在康雍乾三朝中是数量最少的,留存至今更有限,而完整的合装套印,如此套宝玺,更是独一无二。此套十二方印均见于《宝藏》著录,而北京故宫博物馆现藏的康熙印玺中,被选中的只有三枚,于此亦可看出此套印玺的重要和珍贵。私人珍藏之宝玺,更如凤毛麟角。 这套佩文斋宝玺共有12枚,属康熙帝御用闲章,钤印其御制诗文书画或历代书画,用途有别于诏书所用国宝。著名学者郭福祥于《明清帝后宝玺》,将御玺据玺文分为五类: 1、年号玺:玺文刻有皇帝年号,佩文斋御用十二宝玺中得四枚“康熙宝玺”小玺即属年号玺。 2、宫殿玺:玺文刻有宫室殿宇名称,这套宝玺中得“畅春”与“佩文斋”二玺即属此类。“畅春”指圆明园内之畅春,佩文斋为康熙帝书斋,位于畅春园。 3、鉴藏印:钤于内府所藏善本图书及历代书画名迹上,作鉴赏及识别之用,属官式用玺,由官员经手钤盖,有别于皇帝钤于御制诗文书画上得闲章,故这套宝玺中并无此例。 4、嘉言及诗词玺:玺文刻有经史隽语及诗文佳句,取其吉利、典雅及自警之意。这套宝玺中的“戒之在得”及“稽古右文”同属此类;前者为孔圣见眼箴言,康熙帝以此自警,后者则抒其整理古籍以发扬文艺之心迹。 5、花押玺:玺文刻有花押式样。 此套印玺于盒中至上而下及右后左之顺序,分别为:寿山石"坦坦荡荡"朱文长方印、寿山石"戒之再得"朱文方印、白玉"康熙宸翰"朱方和"稽古右文"白方连珠印、青玉"保合太和"朱文方印、碧玉"中和"朱文葫芦印、青玉"康熙宸翰"白文方印、田黄"景运耆年"朱文椭长圆印、白玉"畅春"白文长方印、田黄"坦坦荡荡"朱文方印。诸玺印材均属优质,其中四方田黄最为珍贵,尤其"康熙宸翰"和"戒之在得"连珠印得质地接近冻儿,更见稀珍;寿山石"戒之再得"得材料接近田黄,亦属此石中上等;畿方玉石中有三方羊脂白玉、二方青玉、一方碧玉,也均称上品。诸玺得印钮象形生动,雕刻精美,印文均衡自然又富有变化,纂刻风格体现了康熙朝艺术印章得典型面貌。 以下信息由http://zhangqiang6813.blog.163.com/收集整理来源于网络。 十二印玺虽属康熙艺文用印,其印文却反映了康熙帝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,如"保合太和"、"中和"、"戒之在得"、"稽古右文"、"坦坦荡荡"等。其中刻于康熙六十年的"戒之在得"印,更具有特殊意义。据《秘殿珠林》卷一《圣祖仁皇帝书心经册》著录和乾隆《高宗御制文二集》卷十三记载,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,尝命大臣采择经语刻小玺,备六十年时用,"诸臣遵旨恭拟进呈,俱不当意,有顷朱笔批出'戒之在得'四字,并喻云:'朕今何思何虑惟守宣尼四字明训。';康熙六十年五月刻成后,康熙即随身携带,常钤用之,驻避暑山庄时,乾隆亦以此小玺受恩,以后乾隆顺利继位,当与此有关。可见此印虽小,作用却非寻常。 此套十二玺多钤盖在书画作品上,包括康熙自书的书法和所喜爱的历代书画。仅据《石渠宝笈》和《秘殿珠林》著录,可确定钤盖其中数印的自书书法有《御书金莲花赋卷》、《御书古文渊鉴序卷》、《临高宗书汉高祖求贤诏轴》、《临董其昌书麒麟赋卷》、《临董其昌大道赞卷》、《书陀螺尼经卷》、《书伏魔广济经册》等、以及御书提拔《跋米芾天马赋》、《跋赵孟书不自弃文》、《跋董其昌书锦堂记》等;钤于历代书画的有:焦秉贞的《耕织图册》、蒋延锡的《梅花卷》、《菊花轴》、《莲塘白鹭轴图》、《花鸟写生轴》、《花果写生卷》、《牡丹轴》、《蟠桃轴》、《桂花轴》等;赫弈的《山居图轴》、《溪桥结庐图轴》、《水村图轴》、《烟江渔艇图轴》、《笠泽垂纶图轴》、《山中读书图轴》、《秋山图轴》等。其中钤盖频繁的印玺为"佩文斋"、"康熙宸翰"、"保合太和",最多的是当朝大臣如蒋延锡、赫弈的奉画,可见康熙对他们艺术的偏爱。 康熙“佩文斋御用十二宝玺”,从套装、印文、镌刻、钤用诸方面所体现的社会、历史、文化、艺术、文物、收藏等价值,在存世的清代诸帝艺文印玺中堪称难得,幸存至今更甚珍视。  若被采用有任何疑问、意见以及建议请联系作者,请您点击博文右边或下方【推广信息及图片】内容,您的举手之劳,将为本博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,您也将欣赏到更多精彩内容并可继续访问 http://zhangqiang6813.blog.163.com留言 谢谢 !

|
评论